交博公告:

  •   扫描二维码添加
      交博科技公众号
  • 售前
  • 售后
  • 028-87712008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交流 > 技术论文 >

三峡工程左非13号坝段地质缺陷岩体控制爆破设计与实施

发布者: 官方  发布时间: 2017-09-20 10:27:53  阅读:

[ 摘要 ] 三峡工程左非13号坝段地质缺陷岩体控制爆破设计与实施

王  刚  叶立志

(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,陕西西安,710016)

 摘要:本文介绍了通过对爆破参数的计算选取,以及采取地表柔性覆盖方法,取得了对飞石的控制效果,使爆区周边建筑物、设备得以保护;通过施钻减振孔、减少单响药量等措施消减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,取得对邻近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护效果。

 关键词:控制爆破;爆破参数;柔性覆盖;减振孔;地震效应

三峡工程左非13号坝段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,缓倾角节理较为发育,受23°〈35°及225°〈32°两组节理切割,在坝基上形成一条长约40m,宽25m的条带状楔形体的不利结构,按照设计地质部门要求,必须对地质缺陷部位开挖至设计线以下2.5m,开挖方量约2000m3

坝基岩体为弱风化至微风化,岩质较为坚硬,爆区无地下水出露,除地质缺陷部位,总的来说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较为良好。

1问题的提出

与左非13号坝段相邻的左非12号坝段葛洲坝公司浇筑的混凝土已达20m高,左非14号坝段青云公司堆放有大量设备及材料,而且,周围20m远处有一台2000型门机和一台胎带机。不良的边界条件给这一部位开挖造成极大的困难。如果采取常规的爆破方法,不但会造成飞石对爆区周围设备、机具的损害,而且爆破地震效应产生的地震波可能会造成坝体混凝土的开裂;不但会影响到三家承包商的关系,而且对三峡工程带来极大的损失。

对于此种情况,通常采取静态爆破方法,可以解决飞石和地震波的破坏造成的危害。然而,静态膨胀剂价格较高,需用量极大。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成本,而且需要一个多月的工期,将会对工程的总进度造成严重影响。由于气温已逐渐变低,气温过低不能充分发挥静态膨胀剂的效能,因此,经讨论弃用了静态爆破方法。

鉴于此,决定采取控制爆破方法对该地质缺陷部位岩体进行开挖。

2控制爆破采取的措施

采取控制爆破方法,必须很好地进行两个方面的控制,即对爆破产生的飞石的控制和对地震效应产生的地震波的控制。爆破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和噪声对周边危害不大,可不作为控制项目。

2.1防止飞石的措施

(1)该爆区呈槽形、条带状,四周受到围岩夹制,仅有向上一个方向的自由面,因此,只要对地表自由面加以约束,可以限制飞石沿自由面射出,拟对爆区地表进行全面柔性覆盖,实现对该自出面约束的效果。

(2)改变爆破孔的装药结构,加强孔口堵塞来减少飞石。遇到夹层、节理、断层时适当减少装药量,炮孔上部预留足够的堵塞长度,采用一半黏土一半细沙混合后堵塞,并用炮杆捣密实,以提高堵塞质量。

(3)清理地表的浮石和松动岩块,尤其将炮孔孔口附近的石块清理干净,以免在起爆时抛射远处。

(4)合理设计起爆顺序和时间间隔来减少飞石,确保岩石向临空面方向抛掷,保证沿抵抗线方向完全开裂。

(5)减少装药集中量。采取多钻小孔径炮孔,并分散、均匀装药,加大不耦合系数的方法,也可以避免飞石的产生。

(6)对飞石可能抛掷到的地方的设备及建筑物进行预先防护。

2.2消减地震效应的措施

(1)实践证明,采取微差爆破方式降振效果较为显著,根据振幅叠加原理,爆破形成地震波的振幅不是各个药包起爆时所产生的简单总和,而是相互干扰,有着很复杂的叠加关系,叠加值小于总和值,所以采取分段微差网络对降振效果比较好。

(2)在距离爆区不远处施钻多排减振孔,通过减振孔吸收消耗掉大部分振动的能量,并改变地震波的传播途径,以达到消减地震效应的目的。

(3)优化爆破网络设计,降低最大单响药量,从而降低地震强度,以达到消减地震效应的目的。

(4)合理地选取炮孔相邻系数m,一般情况下,增大孔距,减小排距,不但能获得比较好的爆破效果,而且对降低地月强度也非常有利。

(5)实践证明,在孔底放置柔性垫层不仅起到对建基面石的保护作用,而且对降低地震强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
我国爆破振动的破坏标准见表l。

41411051.jpg 

3控制爆破的方案设计

本次爆破设计是在围绕着防飞石和消减地震效应的思路下展开的。

3.1爆破参数的确定

3.1.1钻孔角度及孔径

根据两组节理面的倾角32°及35°,钻孔角度以爆区中心向节理面方向渐变。即钻孔角度向左岸方向由90°渐变至32°,向右岸方向由90°渐变至35°。

为减少装药集中量,采取小孔径炮孔。用YT-26型手风钻造孔,钻头直径为42mm,孔径为45mm。

3.1.2  单位长度装药量及不耦合系数

单位长度装药量取决于药卷直径及炸药密度等,药卷直径需要与孔径相匹配,每米装药量可按下面公式计算:

Q1=πd2ρ/4

式中,Q1为每米孔装药量,kg/m;d为药卷直径,m;ρ为炸药密度,g/cm3

为了取得较大的不耦合系数,选取炸药库中的最小直径的药卷,即直径为25mm的乳化炸药,乳化炸药密度ρ=1.1g/cm3,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每米装药量为:

Q1=πd2ρ/4=540g/m

不耦合系数可按下面公式计算:

K=D/d

式中,K为不耦合系数;D为钻孔直径;d为药卷直径。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耦合系数为K=1.8。

3.1.3  孔距、排距与炮孔布置

针对该部位围岩构造小裂隙发育、岩石为弱风化至微风化的特点,为达到控制爆破的目的,参照类似工程相关资料,炸药单耗取q=0.3kg/m3

在单位装药量和炸药单耗一定的前提下,单孔炸药承担的爆破面积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:

S=Q1/q

式中,S为单孔量炸药承担的爆破面积,㎡。

单位炸药量承担的爆破面积等于孔距(a)与排距(b)之积,即S=ab。

为了便于网络连接,钻孔按矩形布置,经计算可以得出单孔承担的爆破面积为S=1.8㎡。爆区形状近似为矩形,中部布置垂直掏槽孔,向两侧钻孔倾角逐渐渐变为与结构面角度一致。孔距取a=1.5m,排距取b=1.2m。单孔爆破面积为S=1.5×1.2=1.8㎡。

3.1.4孔深、孔底垫层及孔口封堵

(1)孔深:根据设计地质人员提出的要求,需要将地质缺陷部位开挖至建基面以下2.5m,因此,孔深H=2.5/sina,其中a为钻孔角度。施工时超钻20cm。

(2)孔底垫层:在孔底放置长为20cm的柔性垫层,以降低爆破对下部岩石的破坏,柔性垫层材料选用锯末材料。

(3)孔口封堵:根据炮孔堵塞长度计算公式,LO=(1.0~1.2)W,其中W为最小抵抗线,取封堵长度为1.2m。采用一半黏土一半细沙混合堵塞,并用炮杆捣密实,以提高堵塞质量。

3.1.5装药量计算

  采取连续装药,每孔装药量可按下面公式计算:

Q=Q1(L-LO)

平均孔深为L=3.4m,Q1=0.54kg,单孔平均裟药量Q=0.54×(3.4—1.2)=1.2kg。

总装药量可按下面公式计算:

Q=Qn

式中,n为总孔数。根据布孔图,总孔数为513个,则总装药量Q=1.2×513=615kg。

3.2爆破网络的设计

3.2.1爆破网络的选择

为降低爆破对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,对单响药量进行了严格控制,爆破振速需控制在7~12cm/s以下(见我国振动破坏标准),由于炮孔数量多,需要分段数量较多,所以采取了导爆管雷管接力的孔间微差起爆网络,即在炮孔内放置段位高的Ms9段非电毫秒延期雷管,在地表通过双发Ms2段雷管逐排接力传爆,网络设计图如图1所示。其中,孔内全部装1发Ms9段非电毫秒雷管,地表用2发Ms2非电毫秒雷管并联接力。起爆点位于爆区中心,采取2发电雷管起爆。

 41411053.jpg

由于采取了导爆管接力网络,所以入孔的Ms9段雷管需要有足够的脚线长度,经计算宜选取脚线长度为5m的规格。

最大单响药量计算Qmax=Qn,式中Q为单孔装药量;n为同时起爆的最多炮孔数。该部位孔深为2.5m,Q=(2.5—1.2)×0.54=0.7kg,n=12,经计算最大单响药量为Qmax=8.4kg。

3.2.2  网络可靠度分析

为减少地面接力雷管的总延时,改善爆破效果,采取中部先掏槽,逐级向周边传递起爆。整个起爆网络为相邻段间隔25ms的微差式接力式网络,孔外接力雷管的总延时为t=14×25+2×50=450ms。

本次起爆网络任一结点的准爆率可按下面公式计算:

Rdn=[1-(1-Ri)m]n

式中,Rdn是网络中第n个结点的准爆率;Ri为单发雷管的准爆率;m为结点雷管的并联数;n为雷管结点序号。

网络最后一个结点的准爆率,就是整个外接力网络的可靠度。本网络传爆雷管为2发并联,即m=2,最末一个传爆雷管的结点序号为n=16,导爆管单发准爆率为Ri=95%。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,计算得出整个网络的可靠度为:

Rdn=[1—(1—Ri)m]n=[1一(1—0.95)2]16=96.1%

由此可见,整个网络的设计比较可靠。

3.3减振孔的设计

(1)设计思路:在爆破区和12号坝段之间的缓冲地带,钻多排深孔,当爆破的振动波传至此时,就会被这些孔吸收消耗掉大部分振动的能量,使12号坝段的混凝土受到的地震波速降低至允许的安全质点振动速度。

(2)根据同类工程经验,在爆区和12号坝段之间施钻减振孔,减振孔的主要参数见表2。

 41411052.jpg

3.4爆破的安全监测

为了确保左非12号坝段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,爆破期间在主要部位设置了动态振动监测点。主要测定左非12号坝段距爆区最近点的质点振动速度和加速度,控制爆破振动量级在防护标准以内。

4爆破的实施及效果

在爆破准备工作就绪后,按三峡工程规定的时间正式起爆。

起爆后,看到爆碴堆积于爆区中部,爆碴高度约约2~3m,两侧节理面附近形成深约2m的沟槽,地表柔性覆盖材料随爆碴隆起,覆盖材料基本完好,未见有飞石抛射出。

对建筑物在爆破时振动参数进行测定,质点振速为0.04~0.11cm/s,振动频率为35~85Hz,持续时间为150~500ms。结果表明,实测爆破振动速度符合我国爆破振动破坏标准,左非12号坝段混凝土完好无损。

5结论

通过本次控制爆破实践,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
(1)对于邻近区域有建筑物和设备的爆破环境,采取密集造孔、分散装药、降低单耗、加强封堵、采用导爆管接力的孔间微差网络,辅以地表柔性覆盖等措施,对爆破产生飞石的控制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。

(2)通过施钻减振孔、减小单响药量等措施,完全可以消减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,进而使邻近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保护。

参考文献

[1]张正字,等.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爆破[M].北京: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2002.

[2]陶颂霖.爆破工程[M].北京:冶金工业出版社,1979.

[3]张正宇,张文煊.塑料导爆管接力起爆网络的实用研究[J].爆破器材,1993(3):23~29.

摘自《中国爆破新进展》



上一篇:浅谈做好高原地区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
下一篇:降低爆破振动的技术措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