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爆破振动
炸药包在岩体中爆炸,而距爆源一定距离处,非弹性过程终止而开始出现弹性效应,由弹性-非弹性交界面所包围的体积称之为爆破地震波的产生区,爆炸地震传播区的特征是弹性效应。通常爆炸中释放出来的能量,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地震波,其转化为地震波的能量比例则根据传播区介质性质的不同而异,在水饱和状态的淤泥中比在岩石中地震波的强度要大二至三倍以上。
在露天爆破、地下爆破、水下爆破以及各种爆破拆除等工程作业中,在爆破区一定范围内,当爆破引起的地振动达到足够的强度时,就会造成各种破坏现象。例如:对地面和地下建(构)筑物、设备的破坏;对保留岩体的破坏;对边坡稳定及新浇筑混凝土、灌浆区、喷层、锚杆、锚索等的影响;如果是水下爆破、水下压实与挤淤爆破等,择表现在对建(构)筑物、码头及船舶等影响以及对相邻隧道、巷道、廊道、喷锚支护和各种衬砌结构造成的破坏等。
B 建(构)筑物塌落振动的产生及危害
对于建(构)筑物拆除爆破,由于爆破设计方案和塌落方式的不相同,塌落过程十分复杂,建(构)筑物解体、塌落对地面的冲击作用似一冲量作用,作用时间长,频率为10Hz左右。由于一般建筑物的自振频率多为1-10Hz,频率较低的塌落振动接近建筑物的自振频率,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一座80m高烟囱爆破拆除时,在距离烟囱塌落中心线一侧22m处,测得最大振动速度达72mm/s。显然,其数值已超过一般建筑物所允许的振动强度(50mm/s),在这个范围内的建筑物就有可能造成破坏。